一年一度的国际水利史大会今年6月15日至20日在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TUDelft)如期召开。
本次年会由国际水利史协会(IWHA)、代尔夫特科技大学(TUDelft)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UNESCO-IHE)联合举办。共有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的140余名水利史专家、学者参加,收录论文摘要112篇,做主题报告108场,内容涉及人水历史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河流、洪水、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与水利设施、水与城市、古代水文情况的复原等等。Delft市市长接见了参会专家并做讲话。水利史研究所邓俊赴荷兰代尔夫特参加国际水利史2010年会,并做学术报告。
我院水利史所邓俊做了题为“历史时期成都平原的‘堰’及其价值分析”的报告,报告依据20世纪30年代的调查资料,对历史时期都江堰水利区“堰”从规划、工程建筑型式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着重分析了它们的规划、工程建筑的特点,以及这些最简单的工程系统的运行机理。报告受到参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并踊跃提问和交流,纷纷对中国的水利史研究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本次年会为我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一方面宣传我院水利史研究所的研究及成果,增强国际影响;另一方面学习了解国际水利史研究的先进成果和前沿动态,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具有长时期的治水实践与水文记载历史,而且水文水资源条件复杂,水利问题突出,中国水利史已日趋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次年会中,有不少国外专家对中国的水利史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日本学者的四个报告中,有三个都是对中国水利史的研究:14至15世纪黑城和额济纳绿洲的环境研究、汉代黑河中下游的农业发展和用水、中国17-19世纪(清代)降水状况的情景复原。作为中国的水利史研究者,既为我国水利史广阔的研究领域、富有的史料和档案基础感到自豪和鼓舞,更在国外水利同行的学术研究成就面前体会到了挑战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