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坛

2023年水库大坝抗震防灾—大坝场址地震动专题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发布时间: 2023-11-06 来源:

  2023年10月26-27日,“2023年水库大坝抗震防灾—大坝场址地震动专题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首席专业师陆忠民、抗震防灾领域特邀专家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80余人参加了交流,共同探讨大坝场址地震动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

  DSC02739.JPG

  郑声安秘书长致辞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抗震防灾专委会成立以来做出的突出成绩,对专委会的院士专家为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敬意,并对专委会的后续工作提出了期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在线上致辞,他对水工抗震学科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回顾了我国近年来水工抗震学科的进展,祝此次会议取得丰硕的交流成果。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首席专业师陆忠民表示上海院非常荣幸承办此次会议,向各位专家的到来诚挚的欢迎。抗震专委会秘书长欧阳金惠主持大会开幕式。

  DSC02753.JPG

  张楚汉院士致辞

  DSC02759.JPG

  陆忠民首席专业师致欢迎辞

  学术交流环节之前,进行了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专题教育,播放了中国科协《领航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视频,参会专家认真观看,为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

  DSC02763.JPG

  观看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专题片

  上午学术交流环节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周本刚研究员主持。陈厚群院士以“对地震动输入的探讨”为题,详细介绍了大坝场址地震动输入概率分析方法以及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以我国西南部地区强震记录为依据,构建不同震级不同震中距地震反应谱数据库,通过分段插值方法来确定大坝场址设定地震反应谱的新思路。

  DSC02808.JPG

  陈厚群院士作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李小军教授以“大坝场址地震动确定中的局部场地条件影响问题”为题,结合地震动场地影响的强震动观测和地震动场地地形影响的数值模拟介绍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特征研究成果,提出了其对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和接续地震及其地震作用影响的一些思考。

  DSC02820.JPG

  李小军教授作报告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俞言祥研究员“以地震安评国标修订和六代区划图编制情况简介”为题介绍了安评国标修订原则和第六代区划图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同时汇报了地震动预测方程研究进展。

  DSC02831.JPG

  俞言祥研究员作报告

  下午会议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张郁山研究员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徐锡伟教授以“兰新铁路隧道同震错断特征与启示”为题,汇报了门源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地表破裂特征以及兰新铁路的灾害特征,提出重大工程建设不仅要考虑近场强地面运动还要考虑活动断层同震错动的直接破坏作用。

  DSC02841.JPG

  徐锡伟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王进廷教授以“坝址最大可信地震危险性分析”为题,汇报了基于直接数值模拟的震源-传播介质-场址地震动数值模拟研究成果。

  c5a1ba00e917d00592db44db3973733.jpg

  王进廷教授线上作报告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首席专业师陆忠民以“近活动断层区超高PGA作用下大坝抗震安全评价”为题,汇报了近活动断层区超高PGA甘肃黄羊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下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分析和安全评价成果。

  DSC02886.JPG

  陆忠民首席专业师作报告

  特邀报告结束后,会议邀请六位资深专家进行了沙龙交流研讨,沙龙由抗震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德玉正高级工程师主持。特邀专家学者与参会代表就大坝场址地震动相关的难点积极互动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DSC02852.JPG

  专家沙龙研讨

  会议的顺利召开,促进了水利水电抗震防灾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厘清了专家学者对大坝场址地震动研究的一些疑惑,为大坝场址地震动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对解决大坝场址地震动关键技术难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06 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