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坛

以价值为导向——浙东运河(宁波段)保护策略

发布时间: 2020-07-28 来源:

  为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推进水利遗产科普,应水利学会邀请,中国水科院与浙江省宁波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共同举办了“水利遗产云课堂”线上学术交流活动。2020年7月10日,云课堂第一讲《以价值为导向——浙东运河(宁波段)保护策略》开讲。截止云课堂结束,线上累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899名观众收看了直播活动,并开展了在线互动交流。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3YEEYPBEpxdLFHkpvG9K8fETpyNu6CIasKglrohj4ztiahCoVENxImp8mibQ2VMobYbXsyOXEcyQAemzy9hxjKia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主讲人谭徐明教授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大运河调查研究,就浙东运河的自然环境与水资源条件、历史与现状、工程体系的形成、运河保护策略的思考,与大家分享了有关研究成果、保护与利用的观点。

  一、浙东运河调查

  浙东运河地处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西起杭州市,跨曹娥江、姚江,东至宁波市入海口。浙东运河工程体系形成于唐宋时期,是古代通江达海,连通内河与外海的纽带。

  浙东运河宁波段运河是复线运河,由人工水道与渠化河道构成,以堰坝为主构成节制工程体系,具有水运、灌溉、排水等综合水利功能,今天仍然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大运河(宁绍段)运河遗产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运河水道、水利水运设施、水源工程、相关遗产等等。

绍兴上虞县驿亭镇五夫长坝:由水闸和过船坝组成,虽经改造,但其工程体系保持了传统样式

余姚段 (18).jpg

运河宁波段陡门堰和闸门槽

陡门堰与塘河共同作用,可以起到水量调节、拒咸蓄淡的作用

姚江斗门镇段:保存完好的渠化堤岸和自然堤

余姚通济桥: 姚江上最著名的桥,造型优美,保存完好,通过它的高度和跨度,可以想象当年运河上船只的大小

余姚城市段运河:完好的石砌堤岸

大西坝:姚江、慈江水运枢纽,现在水运功能消失,闸关闭,过船坝仅存遗迹

废弃的大西坝翻水站

新建的大西坝翻水站

大西坝的凉亭

宁波海曙区高桥镇的拱桥,运河支线和主线汇合的地方,主要建筑保存完好

保存完好的平水堰:东钱湖节制工程,位于湖西塘村,东钱湖其它7处堰坝以此高度为标准。唐始建,桩木土石坝,宋改为条石砌筑,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

莫枝堰:东钱湖的另一个堰,由过船坝和碶(进水口)组成,保存基本完好

千年运河,通江达海

  目前浙东运河宁波段水道完好保存,姚江-甬江至今仍在发挥水运功能;其古代水利工程及相关设施遗存现状差异较大;五水共治后水道水质有所改善;水道多有侵占,沿河废弃各个时期的水利水运工程较多;由于乡镇社会和经济性态改变,沿线相关文物和遗产缺乏有效管理。

  二、杭甬运河和浙东运河的关系

  杭甬运河西起自杭州三堡船闸,经萧山、柯桥、越城、上虞、余姚,东至于宁波港,全长约239公里。20世纪50年代扩建;2002年再扩为四级航道,2013年完工。水道宽60—100米,平均水深在2.5米。

绿色虚点的线:新的杭甬运河水道线

红色间断的线,:浙东运河原线,与历史上浙东运河重合

  杭甬运河与浙东运河:

  ·浙东运河西起萧山西兴,杭甬运河西起杭州三堡闸;

  ·杭甬运河绍兴萧山至钱清堰是浙东运河水道,三江口至曹娥江口为20世纪新开水道,梁湖至四十里河浙东运河基础上部分拓宽;

  ·杭甬运河宁波越城斗门至盐仓溇新开航道3公里,盐仓溇以下是浙东运河的水道;

  ·浙东运河复式水道(堰闸),杭甬运河单线水道(船闸)

  浙东运河:是自然与工程的结合,构成了区域的多重水系,给浙东赋予了更多的江河,具有多重的水利功能

  杭甬运河: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水道取直,船闸取代堰闸,留下工程的景观不一样。

  三、以价值为导向——保护利用策略

  谭徐明教授认为:浙东运河是大运河遗产体系留存最好的河段,保护好就是保护了历史见证,并留下了造福一方运河水系。将浙东运河历史水道、现代水道全线连通,形成乡村、集镇水路网,将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与古村、古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宁波段运河与绍兴段运河无缝连接,统一里程碑,文物标识体系和遗产点的简介,修复代表性闸坝工程、历史建筑物等,建立宁绍萧一体化的浙东运河遗产公园。

历史与现代的连通  杭甬运河绍兴段

运河与相关遗产的连通:古村、古镇,以及其它文化遗址有机联系

运河水系线与支线、河湖水系的连通,构成不同等级、不同营运方式的水路网

水道与景观的协调

大西坝凉亭——运河沿岸社区标志性建筑——需保护、修复、整治

祝江老街、余姚老街:遗产保护与乡村经济振兴结合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