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科文化

——离退休职工处在职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12-06-13 来源: 离退休职工处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之际,6月8日,离退休职工处在职党支部组织党员和职工赴山东省东平县开展党日活动。

    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区、平原、湖洼各占三分之一。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东平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党日活动的第一站是东平革命的摇篮——万里故居。这里是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座落于州城镇桂井子街南首路东。东平是革命老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36年9月,东平党员已达24人,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东平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戴庙支部成立。之后各地党组织相继建立,成为东平革命的火种和坚强堡垒。1937年抗战爆发后,万里曾在这里同董临仪、蒋典印等党员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建党工作,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

    万里旧居分为西院、东院,东院北面为菜园及柴棚,共有房屋17间。故居修旧如旧,恢复西院堂屋五间,西屋四间,东屋三间;东院房屋两处,其中北屋三间,东屋二间。居室内布置整洁简朴,表现出老一代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县工委纪念馆,位于万里旧居北侧,主要建筑有主展馆、茶室、游廊、牌坊、耳房等,建筑风格庄重古朴、美观大方,具有清末民国时期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又兼有南方建筑风格的清新秀丽。纪念馆由序厅、星火东平、丹心热土、春秋万里等四个部分组成,以图片、资料和实物等形式,全面记录和展示了东平县工委的创建历程、县(工)委的革命斗争、万里委员长的革命历程及不同历史时期为党和国家建设做出的丰功伟绩。大家看后深受感动和教育。

    下午,我们又来到有北方都江堰之称的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戴村坝参观。戴村坝初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约600年的历史,它位于东平县境内,大清河与大汶河分流的地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工部尚书宋礼采纳民间治水专家白英老人的建议,在东平戴村北筑土坝而得名“戴村坝”。

    我们首先来到戴村坝旁的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布展突出了水工文化主题,通过与历史上著名水利建筑的比较,展现了戴村坝的水利工程价值。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大坝的建筑历史、结构、运行原理,都为戴村坝设计的精妙叹为观止。展馆内不仅有模型、实物展示,搜集整理的历代皇帝对戴村坝的评价和传说故事,还有关于戴村坝和东平文化的3D宣传片,立体、全视角的传递出戴村坝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走出博物馆不远,一座大坝蓦然跃入眼帘。整个大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当我们登上南端坝台时,举目北眺,不禁为这一古代建筑而赞叹。长400多米的大坝,从南向北伸去,象巨蟒,若长龙,横卧清汶两水之间;如巨剑,似铁壁,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戴村坝三位一体,相互配套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无精密测绘仪器的时代是非常惊人的。设计之巧妙、造型之美观,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壮举。虽历经数百年,任洪水千磨万击,今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这充分表现了以白英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对治水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

    通过这次党日活动,我们既受到优秀共产党人万里同志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洗礼,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戴村坝折射出的智慧光芒又令我们水利人感到由衷的自豪。在党的91岁生日来临之际,此次党日活动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断增强党性,以新境界、新作风、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11 15: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