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风采

海峡两岸大专青年工程交流营活动

发布时间: 2015-07-27 来源:

       2015年7月5日-8日,中国水科院与台湾逢甲大学、中兴大学、中央大学一起开展了海峡两岸大专青年工程交流营活动。在中国水科院游艳丽、殷芳以及台湾逢甲大学陈宪宗、吴俊鋐四位老师带领下,海峡两岸共三十四名师生一起渡过了为期四天的难忘时光。

        7月5日上午,交流营一行首先来到了拥有“中国圣人之乡”美称的山东曲阜,从圣人脚下开始了我们的兴奋之旅。跨过“万仞宫墙”踏入的不仅仅是令人陡生敬畏之心的孔庙圣地,更是进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乐园。岁月风化的牌坊镌刻着醒目的古字,错落有致的碑林与参天古柏共同为历史和唱。在圣人的脚下,即便是朗诵几句《弟子规》都能让大家顿觉不虚此行。

       当天下午,大家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便再次踏上了瞻仰圣人之行。步行在长长的陵园大道上,聆听着导游诉说着孔家的故事,两岸青年思絮似乎早已漫天飞散。踏过洙水桥,大家不一会便来到了至圣先师孔夫子长眠之地。随着青草覆盖的土丘与大小有序的两块墓碑映入眼帘,大家崇敬之意流于言表。有人感叹,“都两千五百年了,跟做梦似的!”

        告别孔孟之乡,交流营一行于7月6日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当天上午,在与南科院师生进行短暂会议交流后,两岸交流团一起参访了南京水科院的铁心桥实验基地。

        霸气侧漏的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模型,规模宏大而又精细的长江河口段流场与河床变迁仿真物理模型,以及技术一流的升船机模型,边看着这些壮观的实验工程,边聆听南科院老师的讲解,两岸青年在为之赞叹之余,也是疑问重重。对此,讲解老师耐心地给大家一一进行了解答。

       当天下午大家还一起参观了南京中山陵,共同缅怀了“国父”孙中山先生。

       告别南科院后,7月7日,交流营一行来到了太湖之滨的苏州。苏州作为典型的江南水镇,不仅有着精美的园林工艺与丝绸工艺,而且是近年来城市治水的典型成功案例。

        7月7日下午,大家一起参观了苏州名园-拙政园,走进小巧精致而又古色古香的园林世界。短短几小时的园艺之旅留给大家的不仅是一起游玩的欢声笑语,还有每个人内心那份对于古人园艺水平与审美观的思量。

        7月8日上午,大家一起参观了太浦闸工程。太浦闸是太湖与太浦河之间的连接性工程,担负着太湖流域的防洪排涝任务,其重要地位可见一般。由最初的石板堆建、木板闸门发展至如今的高标准钢混结构、高强度钢闸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大家明白了每一个恢宏的水利工程其背后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看罢太浦闸工程后,交流营一行还参观了吴江东太湖治理工程,近距离了解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流域生态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台湾师生还针对东太湖治理情况与台湾类似工程进行了对比,并与讲解人员进行了探讨交流。

        7月8日下午,离开太湖回到苏州城后,大家参观了苏州的治水工程。有着四通八达水系的苏州,在治水工程实施前,到处呈现“水脏,水臭,水死”的局面,而采取“清淤,截污,活水,保洁”的治理措施后,整个苏州城的水都活起来了,水系面貌焕然一新。尤为称奇的是其中的“活水“措施,通过在东西两城门处加设滚水堰抬高水位的方式实现了全城的活水。对于这一点,苏州水务局的接待人员特意带大家到了现场并对其中的娄门堰进行了详细解说,两岸师生也听的分外投入。

        欢乐的时光分外让人觉得短暂,就这样,交流营活动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进入了尾声。这次活动,不仅让大家对中国的文化、国内现代化水利工程以及国内水利研究进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给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建立深厚友谊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活动虽然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友谊与学术交流还在继续着……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