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风采

IAHR中国水科院学生分会代表参加第35届国际水利学大会

发布时间: 2013-09-22 来源:

        第35届国际水利学大会于2013年9月8日至13日在中国四川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AHR)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及香港大学联合承办。

        作为水利学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位水利领域的管理者、科研人员、工程师等注册参会,以“智者乐水:水科学与工程之求索”为主题,围绕水工程与社会文明、水环境与水生态、海洋水力学与海岸工程、气候变化及灾害应对六个议题,进行了130余场学术讨论会。会议内容涉及本领域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及前沿工作,直接反映了未来的发展走向。其间,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等组织了多个关于水安全的讨论,共享了先进成果,分享了知识经验。

        9月9日,举行开幕式。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成都市市长葛红林、水利部副部长矫勇、IAHR主席罗杰·福克纳、执行主席匡尚富、IAHR理事会副主席王兆印、秘书长彭静等出席了开幕式。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与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罗杰·福克纳共同为都江堰水利工程颁发了“水利工程遗产奖”,这也是大会首次颁发此奖项。

开幕式现场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与IAHR主席罗杰·福克纳为都江堰水利工程颁发“水利工程遗产奖”

        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全体报告、学术分会、论文墙展、学者讲堂、肯尼迪学生论文竞赛、专题研讨会、技术参观、技术展览及社会活动等,丰富的大会活动搭建一个多彩的世界水利舞台,为来自管理、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代表提供一个切磋并分享的难得机会,让我们借力大会平台,促进新发展,应对新挑战。大会还安排了中国水利工程专题介绍会、水利技术展览、水利研究院长会议、期刊纪念会以及欢迎酒会、招待会、大会晚宴等活动。

        除了出席大会报告以外,参会代表根据自己的论文和研究兴趣选择分会和相关活动,或者约见友人会面交流。学习交流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准确把握研究趋势,交流难点,努力寻找创新点。用好了参会的每一次机会、每一分钟时间,最大化了参会效果。

来自不同国家代表参加某一session的浓郁学术氛围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学生分会论坛,邀请了IAHR各学生分会负责人及代表参会,介绍各自开展的活动,并与IAHR分会总部老师探讨了加强未来合作的方式与途径,增进了学生分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中国水科院IAHR学生分会代表孙瑞刚与国外分会代表合影(后为IWHR分会设计展板)

中国水科院IAHR学生分会代表作报告

IAHR各分会代表与总部负责人进行热烈交流和讨论

       在参加不同session之后,会议还安排了参观历史水利工程——都江堰。在游览过程中和导游的细致讲解下学习古人的智慧。晚上的学生与青年学者见面会,为学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分享生活、工作和学习心得,增加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中国水科院IAHR学生分会参会学生代表合影

        本人作为IAHR中国水科院学生分会的代表,在学校和导师的支持下,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能在研究生阶段有这样一种宝贵的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在参会期间我收获很多。主要有下面三点体会:
        1. 了解控制领域的动向
        会议论文大都是比较新的研究结果,有的是对新领域的探讨,有的是对新问题的研究,还有的是新方法的提出。通过参加会议,可以最先了解国内外控制领域专家学者前沿的学术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控制领域总的发展方向。有了这些作指导,更便于自己研究内容的更新和课题的深入研究。
        2. 认识国内外知名学者
        通过参加这次会议,认识了很多控制领域的知名学者。通过与这些专家教授进行交流,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当前控制研究的新思想,学会了怎样才能做好科学研究,明白了任何名人专家都是通过努力拼搏、善于抓住机遇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3. 加强合作与交流
        参会的老师同学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家都有着同样的目标,就是加强合作与交流。因此,大家经常互相交流思想,探讨新问题和新方法,并寻找合作的对象。在会议期间,我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与很多研究方向相近的老师同学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于日后进行的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第35届国际水利学大会是水利届空前的学术盛会,每一个参会代表都经历了水利前言知识的巨大冲击。会议在中国首次成功的召开,不但彰显了中国分会在IAHR中的地位,也鼓舞了更多的中国学者加入IAHR的大家庭,我们将努力有更大的进步,更好的发展。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