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风采

台湾考察日志

发布时间: 2013-02-04 来源:

    应海峡两岸科技研究中心的邀请,我院研究生部张学琴副主任、宋晖老师带领着我们5位研究生,赴台湾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交流和考察。我们先后到了逢甲大学、台湾大学和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局进行学术交流,除学习和交互两岸的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外,也对台湾特有的风土人情有了较深的体会。台湾因其地理、历史和文化铸就了她独特的魅力,有一种多元交融的气质,行走于山水、城市之间,虽然我们6天的行程只是窥豹一斑,但足以发现台湾各角落的美好。

    第一天我们乘坐8:30的航班从北京飞往台北。一早眼皮还是沉甸甸的,虽然已经在出发的路上,但远行的心情是这么的兴奋。

    关于台湾的第一印象,不是惊艳,是在从桃园机场出来,眼见许秀慧女士笑容可掬的亲切中。她十分详尽的安排了我们一行7人6天食宿和行程,一见面就很贴心的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每到一处都有细致安排,让我觉得台湾的专业人士确实是万分敬业。

    因为是小雨天气,从台北经高速到台中市后,暮色已渐沉。我们入住在台中市的“昭盛52行馆”宾馆,在宋老师办理“check in”的时候,我们在前台已享受免费的巧克力。进入房间,在书桌上我就看到了逢甲大学海峡两岸研究中心主任许盈松先生亲笔写的小卡片。一切都显得这样的贴心。

                                                                    小卡片

    第二天我们的主要行程是在逢甲大学参访并进行座谈。逢甲大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中部的乡绅共同倡议创建的学校,并为纪念抗日英雄丘逢甲而命名“逢甲工商学院”,1961年正式创建于台中市,并于1981年改制为大学。逢甲大学目前设有工、商、理、建设、人文社会、资讯电机、经营管理及金融等八所学院,在校学生近两万人,也是全台湾唯一单靠教学运营的私立大学。我们此行主要是和水利工程与资源保育学系进行交流。逢甲大学的水利工程与资源保育学系是逢甲大学创校的四个学系之一,亦是台湾地区少数以水资源调配、水利及水土保持工程、水土防灾、生态保育等为核心的专业科研学系。

    上午我们来到了逢甲大学土木水利馆,逢甲大学土木与水利院陈昶宪院长致了欢迎词并介绍了逢甲大学基本概况。我院张学琴副主任也简单介绍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和背景。之后逢甲大学与中国水科院双方代表互赠了旗帜和礼品。开幕式结束后我们听取了陈昶宪教授“以BPN建构集水区降雨径流模式”的报告,通过报告我们基本了解了遗传算法在洪水预报方面的表现和相对于其它规划方法的优势。张学琴副主任做了题为“推进特色办学,拓宽交流合作”的报告,详细介绍水科院和水科院研究院概况,水科院研究生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心得等,并详细阐述水科院的学术合作和交流战略,以期通过交互两岸办学经验,全面带动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之后我院付意成博士做了题为“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逢甲大学地理资讯系统研究中心周天颖主任主讲了“空间资讯技术最新发展及应用”。中午在会议室吃过便当后,逢甲大学张嘉玲副教授介绍了“水环境模式之发展与应用”。在座谈会期间,同学们积极提问,交流时间虽有限,但也增进了了解,看到了学术研究上的共性和特性。

报告会场照片

    下午座谈会结束后,我们一行参观了逢甲大学的校园,并到逢甲大学地理资讯系统研究中心参访交流,该中心以3S技术为核心,配合完整的专业管理和软件研发,为防灾、救灾、水资源全方位资讯整合、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着技术支持。

逢甲大学地理资讯系统研究中心参访交流照片

    逢甲大学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第三站图书馆。我认为逢甲大学的图书馆值得多数大学的图书馆去学习和借鉴。它突破时空的限制,以丰富的电子资源库,主动支援“教”与“学”。逢甲大学的图书馆里有温馨舒适的座位供学生看书或休息,有原版的电影光盘供学生娱乐休闲,有温馨浪漫的咖啡屋,有免费使用的独立讨论室····。为了让图书馆的氛围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多进图书馆,馆内还每周给进馆3次以上的学生抽奖鼓励。所有的考虑都是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位,让图书馆成为一个让人快乐的地方,一个学生想进的地方。

 

图书馆温馨的讨论室                       图书馆一角

    第三天我们的行程是参访台湾大学水工实验所。陈明仁教授详细的介绍了水工实验所的历史沿革,水工所的前身是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可谓同根同源,所里的老前辈都是从前中央水工试验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前往台湾的,台湾大学水工实验所是1950年为培养台湾水利人才和工程实务的需求成立的,除了给台湾大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教学及科研基础研究外,也从事着推广服务的工作。双方都有意愿以后要加大合作与交流。之后,我们参观了水工实验室。

             台湾大学水工实验所交流

    第四天上午我们来到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局,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局肩负着大台北地区500万人用水的把关重任,管理的水源特定区面积达717平方公里,涵盖新北市的新店、乌来、石碇、坪林、双溪等,大概占新北市面积的三分之一。

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局交流

    听取了管理局的介绍后,我们前往台湾最大的水库——翡翠水库进行参观。翡翠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要目标的水库,水库的初期库容大概是4.6亿,最高水位170米,兼具防洪减灾和发电效益。据水库管理人员介绍,在特殊枯水年份,为保障大台北地区的饮水安全,也曾采取过分区供水或分时供水的非常措施。翡翠水库目前水质良好,库区淤积量也大幅减少,它集聚着台湾水利人的心血、汗水和技术,是台湾民众的骄傲。翡翠水库管理过程中的水土保育工程、生态工程和违规查报等措施,都值得我们借鉴。

    下午参观了台北水源特定区内的坪林污水处理厂。坪林污水处理厂主要任务是处理翡翠水库上游的点源污染,污水下水道系统是1999年完成,包括双溪的泰平村、坪林的渔光村、水德村、上德村等及石碇的永安村、格头村,约9千人口的生活污水。由于入坪林的污染物原始浓度很低,在厂区参观时,闻不到一点点异味。污水经前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和三级处理单元后,达到水污染防治法的标准后,经专管排放至北势溪,污水处理率达75%。

                               翡翠水库照片                                    污水处理厂照片

    第五天我们的公务活动都结束了。逢甲大学贴心的安排了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对台北“故宫博物院”向往已久,它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以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的速度,要把它所藏60余万件稀世文物逐个儿在世人面前亮个相,至少需要30年时间。

    台北“故宫博物院”外观上是模仿北京故宫的,但色调素雅,端庄而不张扬。去之前,我也已经做好了只能看个蜻蜓点水的准备。因只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游览时间,在博物馆的时间就更加的显得仓促。但解说员很有重点的带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紧张而有序的带我们看了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看了汝窑精品。虽然对没能看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而小小的遗憾,但我对解说员的专业和对文物的热爱,还是十分钦佩。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解说员都是无薪可领的“志工”,但他们都博学敬业,丝毫不比大陆专业解说员的水准差。带着我们的解说员是位年近六旬的画画老师,她利用闲暇的时间去过中外几十家博物馆,对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热情,面对每件文物她都能兴致勃勃的讲出一段小小的故事。

    转眼是第六天的归程。当我们在机场与一路陪伴我们的逢甲大学许秀慧女士,翁丽容小姐和出租车司机张先生挥手告别时,心里头确实是已依依不舍。他们诚挚、耐心,一路跟我们亲切交流,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台湾民众的热情好客,温和细致,注重礼节。

    台湾之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同根文化并增长了见识,惟愿我们每个人都实际的做一点努力,尽自己的能力,增进两岸的理解和认同。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