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感谢台湾逢甲大学海峡两岸科技研究中心对我们中国水科院赴台学习交流小组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款待。逢甲大学海峡两岸科技研究中心与中国水科院交流多年、深入学习、关系密切,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在校研究生也可相互深入交流,所以有了这次互派学生学习的机会。很荣幸、也很感谢自己能有这样难得的机会随同研究生部邢主任和殷老师前往台湾。
很早就为此次去台湾的参访之旅激动不已。终于盼到了9月26日,怀着高兴与憧憬的心情,我们登上了飞往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的飞机。这次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飞机,一切都显得很新奇。本期待着能在飞机上鸟瞰下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蔚蓝无垠的太平洋,只可惜坐得离窗口有些远。不过还是很激动能感受到白云身边飘,蓝天这么近的感觉。不知不觉飞机经过三个小时到达了桃园机场。在出口处我们见到了科技研究中心来接待的许秀慧和周玮琳小姐。初次见面我们都很礼貌地微笑和握手。让我颇感吃惊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介绍,秀慧姐就已经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了。原来秀慧姐看过之前我们寄来的材料后有心记住了我们的名字和相片。我心里感到一阵温暖与敬佩。在后来几天的访问学习和旅行中,秀慧姐都已经做好了详尽贴心的安排。
从机场我们先乘坐的公交去往桃园高铁站。台湾的公交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整洁舒适。上车有序一点也不拥挤,在所有公共交通内都是禁止抽烟、吃东西以及大声喧哗的,否则是要被罚钱的。后我们转乘坐高铁历时40分钟左右来到了台中市。台湾的高铁是在07年开通的,时速能达两百多公里每小时,沿途我可以看到葱郁的青山、秀丽的绿水、繁茂的庄稼、依山而居彼此相连的村落,一片恬静美好闲适的景象。
2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逢甲大学土木水利馆,陈昶宪院长、廖清標主任、许盈送主任分别为我们致了欢迎词并介绍了下逢甲大学、建设学院以及海峡两岸科技研究中心的基本概况。陈院长还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台湾的水问题主要有台风产生的洪水淹没的问题以及泥石流问题。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使洪水产生的非常迅疾,城镇深受洪水之害,2001年的纳莉台风导致的洪水使台北整个市区进入瘫痪状态,那天台北市不得不放假一天。还有强降雨以及滑坡造成的泥石流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之后陈院长还给我们做了一个主题为《以遗传规划建构智慧型洪水预报机制》的学术报告,生动详细的讲解了模型的建模思想和理论分析,并结合了历次台风的数据应用和分析,能较好的推估洪水水位。
下午水利工程与资源保育学系的王傅益教授给我们做了题为《桥墩冲刷及其保护工之研究》的报告。王教授图文并茂地给我们讲解了桥墩冲刷的物理机理,并展示了台湾很多因为桥墩冲刷而导致桩基暴露和桥梁失稳倒塌的工程实例。我们看后心有余悸,认识了桥墩冲刷带来的危害。王教授还介绍了他创新的思路,新颖的方法对此问题所做的水工试验、实地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的研究,以及实际效果和优缺点的分析。报告结束后我们还参观了土木水利馆的实验室、校园、图书馆等,干净、整洁、安静的环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值得一提的是在逢甲大学校园里我们还参观了一处关于吊扇设计的展览。该展览展示出了很多学生对吊扇奇思妙想的设计。有的从造型美观上设计,有的从节能方面出发,有的则是从多功能相结合的方面考虑,我们参观了之后深受启迪。我深刻的感觉到台湾的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绿色节能可持续的科学意识。不仅在科研方面敢于大胆尝试新方法,在生活方面也勇于务实创新。
28日我们的任务是要去参访台南国立成功大学。在台湾开设水利方向专业的学校并不多,主要是台湾大学,逢甲大学以及成功大学。从台中到成功大学要驱车四个多小时,沿途山路盘旋,风光秀丽,可以看到很多茂密的热带植物。由于去成功大学可以顺便经过同在南投的世界著名风景景点日月潭。所以欣赏日月潭的风光也在我们的行程安排内。从小每当提及台湾时,我就总会联想到日月潭,犹如说到北京就会想到天安门一样。这次能身临其境的欣赏到日月潭的美景,心情真是溢于言表。下车后我们来到码头边,顿觉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潭的四面环山,潭面辽阔,潭水碧波晶莹。大山叠嶂巍峨,在清澈的潭水倒映下更是山水一色。在山间和半空中还萦绕着云雾,不时还会阵阵下起细雨。也许天气有些不作美,但正是这特殊的乍雨乍晴云出没的海洋性天气,让我们感觉空气格外清新,山水之色鲜绿欲滴,别有一番风味。日月潭是全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潭中有一小岛名为拉鲁岛,岛的东北侧形圆如日,岛的西南侧狭长微弯如月,故名“日月潭”。只是后来因修建了水电站,筑坝蓄水水位抬高,本来并不相接的日潭和月潭合为一体了。环绕着日月潭还有很多景点,如玄光寺、文武庙、孔雀园、日月涌泉、慈恩塔、涵碧楼、伊达邵社区等。日月潭附近的居民大多是当地的土著,邵族人居多。他们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那里,生活恬静、民风淳朴,真是一片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短暂的停留并不能尽显日月潭之美,而这已足使我们忘我陶醉于其中,留恋往返、回味无穷。
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成功大学。首先参观的是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这是一座获得世界第一座亚热带绿建筑、台湾钻石建筑标章,美国LEED白金绿建筑标章的建筑。它的设计造型像一艘诺亚方舟,设计理念是减少施工建造期和日常生活期的能缘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旨在最节能最环保。采用落地百叶窗来增加采光和对流通风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在楼顶装有太阳能及风能发电设备,以及雨水收集设备。我觉得很有创新的一点是它室内雕有诺亚方舟百兽图的精美木质壁画,这些木头的原料都是台风时打捞河里的漂浮木,别有一番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让人颇为欣赏。参观完绿色建筑后我们来到成大古老的光复校区。幽静的光复校区里还能见到一些古城墙的遗址以及日本人统治时期留下的斑驳建筑。建筑旁边长着几棵巨大的老榕树,粗壮的枝干茂密的枝叶让这本就年代久远的建筑更有岁月沧桑之感。榕树、遗址让人不禁地去回望历史的辙痕,遐想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9日我们的安排是参访水利署第十河川局的员山子分洪管理中心。从台南坐车回到台北市,这次的行程是最远的,上午基本都在路上了。下午我们终于到达了员山子分洪管理中心。中心的主任带我们参观和介绍了员山子分洪工程。基隆河发源于台北县平溪菁桐山,于台北市关渡地区汇入淡水河,干流长86.4公里,流域面积491平方公里。基隆河的河道曲折,且上游的平溪山区为台湾雨量最多的地区,因此每当台风或暴雨来袭时,易造成下游地区的水患,曾进行过两次基隆河截弯取直工程以利于洪水的宣泄。但工程完成之后,虽然台北市段的水患获得改善,但因河道缩短使得涨潮时潮水逆流而上,则造成在降雨量大时,中游的汐止、基隆的五堵等地区经常发生水患。所以2003年在瑞芳开始兴建员山子分洪道以试图在洪水产生时,将上游流下的部分洪水经由分洪道直接排入东海。员山子分洪道全长2.48公里,直径12米,纵坡度为0.01,分洪率能达到80%多。分洪采用自然溢流式自动分洪,当洪水水位超过侧流堰定高程后洪水就会自动流入分洪隧道。隧道汛期每月会定期检查,静水池清淤,出水口漂流木清理等工作。
当天下午我们还逛了离员山子不远的九份老街。在清朝初年,当地村落住有九户人家,每当外出到市集购物时都是每样要“九份”,久而久之,人们便以此命名。孤悬在山丘上的九份山城,以能鸟瞰基隆港山海险峙,雾雨迷蒙的美景而闻名。近年来观光业兴盛,规模壮大,已成为集怀旧、赏景、民宿、名产购物一身的综合观光区。背山面海的优美风景和镶嵌在山坡上的老旧巷弄,青色的石阶,五花八门的小店,让人有种时空错置,古老又新颖的奇特感受。一个非常经典的台湾电影《悲情城市》有在九份取景。还有目前很流行的日本动画——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其场景就是以九份为原型脱胎出来的。热闹有意境的巷弄与小店,美味的台湾小吃,居高远眺的美景,让我们依依不舍。待到我们离去时,夜幕已降临,山上点点灯火亮起,从山脚仰望俨然有空中悬城的感觉。
在后面一天多的时间里我们在台北市参观了中正广场、台北故宫博物院、士林官邸以及101大楼。10月1日下午我们乘飞机飞回北京。这短暂而快乐的5夜6天,让我回味无穷,在从机场回来的汽车上,脑海里依然思绪万千。在这几天里我们去了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游逛过繁华的都市,欣赏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品尝过很多特色小吃。切身接触和感受了一些台湾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全程热情周到接待我们的许主任、秀慧姐、俪容姐们,陪伴我们好几天的那位淳朴善良的司机,礼貌温雅的服务员、售货员、小吃摊主、游船导游等等,在我心里留下了很多深刻的画面与场景。
我想我会一生都记住这一次台湾之行,记住那里的一景一物、记住那可爱的台湾朋友。衷心的期望海峡两岸能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与交流。衷心的期望同是中华民族传人的我们永远的团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