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风采

台湾考察心得

发布时间: 2011-11-03 来源:

非常荣幸能成为我院水资源管理及水利工程赴台考察团的一员,让我有机会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进行为期六天的考察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六天,却满载美好的回忆和丰厚的收获。  

抵台后我们就受到了逢甲大学海峡两岸交流中心的热情接待,此行除了逢甲大学的交流和参观外,我们还参观了成功大学及员山子防洪工程。

相比于大陆的高校,逢甲大学或许显得有些袖珍,但这丝毫不影响逢甲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浓郁的人文气息,还有强烈的创新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逢甲大学处处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成群的小鸟,活泼可爱的松树。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小动物多不怕人,我们都戏说从没见过这么“胆大”的小鸟。

第二天的主要任务是逢甲大学的参访与交流。上午是学术交流,开幕式上,陈昶宪院长、廖清標主任、许盈送主任分别做了致辞,简要介绍的逢甲大学、建设学院和交流中心的基本情况。我院研究生部邢義川主任也就我院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生部的基本情况做了汇报,最后双方进行了礼物互赠仪式。逢甲大学1961年成立,至今已有50年的风雨历程。五十风华,处处可见逢甲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目前逢甲大学拥有八个学院,我们所参访的建设学院是由理学院和工学院组建而成。与业界接轨,务实专精,创新研究,社会责任,国际合作,环境永续,是逢甲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我所了解的国内其他的高校,逢甲大学似乎特别重视与业界的接轨和环境的永续教育,这使得逢甲大学已成为台湾企业的中坚和工商发展的支柱。

开幕式结束后我们听取了陈昶宪教授以遗传规划建构智慧型洪水预报机制的报告,通过报告我们基本了解了遗传算法在洪水预报方面的表现和相对于其它规划方法的优势。下午我们听取了逢甲大学水利工程与资源保育学系王傅益教授关于台湾桥墩冲刷及其保护工之研究的报告,王教授深入浅出的生动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也积极提问,现场交流甚是活跃。在报告结束后我们又去参观了逢甲大学的各个实验室、创新育成中心和图书馆。在参观育成中心时,我们特意参观了第一届中山宇森吊扇设计展暨第二节系皮雕设计展。展厅中来自各个学校的参赛作品让人目不暇接,作品在外形,用途,构造上的创意都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让我们更加感叹逢甲校园浓厚的创新氛围。离开创新培育中心,我们来到了逢甲大学的图书馆。逢甲的大学的图书馆摆脱了传统“藏书阁”的布局,成为主动的“学习工场”。这里有温馨舒适的座位,有设计独特的书桌,有别具一格的书格,还有温馨浪漫的咖啡屋和独立的讨论室。创意的布局,温馨的氛围,特色的装饰和人道的服务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或许这也是我们大陆高校应当借鉴学习之处。逢甲大学的社团活动五花八门,各具千秋。每天傍晚,逢甲大学都会有社团活动,逢甲的学生社团有200多个,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每周都有演唱会,乐队表演,社团演讲等活动,让逢甲大学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青春活跃的气息。此时正值新生开学之季,所以校园里到处都活跃着招新的社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大学刚入学的情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一切都是朝气蓬勃。

     

逢甲水工实验室参观           创新育成中心山               宇森吊扇设计参展作品

一天的交流结束后,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逢甲夜市,逢甲夜市是台中最大的夜市,这里的小吃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台湾的风景和小吃享有盛名,我们早有耳闻,可是当我们亲身体验到的时候还是兴奋不已…大肠包小肠,可丽饼,章鱼小丸子,盐酥鸡,麻薯,药膳排骨,焗烤……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让我们留恋不舍。

             

逢甲夜市自由行                                      魂牵梦绕的日月潭

第三天我们南投成功大学,沿途我们匆匆在日月潭驻留了一小会,置身于这湖光山色,我仿佛回到了小的时候,高声朗诵着日月潭的课文,那时候小小的脑海里总是浮想联翩,对这个美丽旖旎的地方充满了向往......,而如今我就真的站在了这里,站在了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宝潭,置身于这青山绿水,湖光山色,是那么的一派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

接近中午,我们终于来到了台南成功大学。成功大学是台湾境内的一所顶尖国立大学,在台湾享有盛名。首先我们参观了成大的绿色魔法学校,它是成功大学与台大电子合作建造的台湾第一座“零碳建筑”、全球第一座“亚热带绿建筑教育中心”,并成功入围世界最节能建筑物。低碳建筑并不代表着造价昂贵,绿色魔法学校独特的绿色建材使得其成为了真正的“平价绿建筑”。

进入绿色魔法学校我们首先看到了人工湿地,通过水生植物来净化污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进入室内,我们来到了多媒体室,通过影片来了解了这座神奇建筑物的整体构造与设计。而后在周乃昉教授的引导下,我们细致的参观了这座建筑,体会它拿匠心独具的设计,感受它绿色环保的灵魂。首先我们进入的是亚热带绿建筑博物馆,整个空间以船舱的造型设计,墙壁用一些废弃的电路板和各种易拉罐进行装饰,堪称巧妙。这里所有的门窗都是百叶窗的形式,可以根据日光的方式进行调整,实现室内的自然采光。门窗的独特设计,使得即便在密闭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室内的通透性。二楼的墙壁是诺亚方舟木雕,雕刻了各种生物在登上诺亚舟,以提醒人类要保护生态。接下来我们便进入了国际会议中心--崇华庭。此时正赶上这座建筑物的设计者在为台湾教育部来访领导进行讲解。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崇华庭的独特之处在于巧妙的利用灶式排风原理,形成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的通风。独特的通风设计使得崇华庭可以在冬季四个月不使用空调。此外荣华庭采用复金属灯照明,可有效的改善室内照明的均衡度,并节约电能。荣华庭的音效设计也非常巧妙,即便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清主席台上的讲话,独特的消音技术使得整个大厅内没有任何的回声和杂音。走出荣华厅我们来到了屋顶的诺亚花园。在屋顶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云豹通风塔,利用缩流效应把厕所臭气排出室外,而且它可以随风向而摆动,阻止风的倒灌,大大增加了排气的通畅。诺亚花园是一个模仿自然演替的粗放式花园,它由精细挑选的12钟耐旱、耐贫瘠的多年生草本灌木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土壤用水库淤泥烧制而成,孔隙率高,通透性好,同时也非常环保。此外在屋顶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太阳能光电板、风力发电机和雨水收集设备,它们充分利用自然的能量与资源,减少这座建筑物所需的外部能量供应。走出建筑物我们来到它的后花园,粗放式的生态环境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它的地面采用的是透水JW工法水循环设计,具有高强度、高透水性和净化空气的功效。地砖是梯形设计,受力面积大不易踩陷,地砖间设有小孔,雨水可以通过这些小孔流入下面土壤,补充地下水及土壤水,缓解城市土地硬质化和地下水位下降,还可以调节热岛效应。如果在北京,上海等这种大城市采用这种地面,增大地面的透水性,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积水现象,像“北京也能看海”这种苦涩的笑话也就永远不会再上演,市民也不必再遭受积水之苦。绿色魔法学校以它独特的设计向我们展示城市整洁和绿色自然是可以和谐存在的,只要用心,本土建材和不起眼的废料,都可以为地球的永续尽份心力,创造出绿色奇迹!

  

绿色魔法学校                     崇华庭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电板                    孔式地面砖                    人工湿地

带着万分的感慨走出魔法学校,我们又走进了成大的校园,这里硕大的榕树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沿途经过台南市的古城遗址,听周教授介绍了台南市的历史,仿佛也经历了那一番沧桑。不知不觉我们一行人就来到了成大水利与海洋工程系,在这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还就两岸教育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等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双方都有意愿以后要多多合作与交流。

             

成大榕树                                         小东门遗址

第四天经过整整一上午的车程,我们北上来到了新北市,参观了员山子分洪工程,第十河川局的杜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工程的概况。

员山子分洪工程位于基隆河流域。基隆河河道蜿蜒平缓,且上游年降雨量特别大,常为集中型暴雨,再加上近年来沿岸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河道通水断面狭窄,河水不宜宣泄,所以每逢台风,就会泛滥成灾,尤其是汐止,五堵等地最为严重,为此政府积极推动,完成了员山子分洪工程。工程主要包括:上游结构,进水口结构,分洪隧道和出水口结构。上游结构包括基隆河段,侧流堰,拦河堰,排沙道及净水池;进水口结构包括分洪堰,束缩段,矩形至圆形之渐变段;分洪隧道包括一号分洪隧道,九分溪过河段及二号分洪隧道;出水口结构包括渐变段,陡槽段和消能池。当洪水超过一定的水位时,上游来水就会漫过侧流堰进入净水池,然后漫过分洪堰进入隧道,排入大海。为了保证隧道内的流速,隧道不允许满流,所以当隧道过水面积达到隧道横截面尺寸80%时,上游来水就会漫过拦河堰直接排入下游河道。杜主任说,当今台湾工程界的工程理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转变为人应顺天,工程与自然应和谐共存,这与我们大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谋而合。为了监测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在入海口处划定了特定的区域来监测海底珊瑚的生长状况,以此判断工程对生态带来的影响。几年的观测发现珊瑚的生长并没有受到影响,可初步断定该工程对自然并没有大的干扰,员山子工程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佳作。

     

员山子分洪工程上游模型                 控制室                           拦河堰   

参观完员山子分洪工程后,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就圆满结束了。利用剩余的时间我们体验了一把台湾的风土人情——九份老街,台北故宫博物馆、台北101大楼,中正纪念堂,总统府和士林官邸等经典之地都留下了我们匆忙的脚印和真诚的赞美之声。台湾之美,在于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着它独特的风情,这些游玩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了台湾的独特魅力。自我踏上台湾这片热土,我就深切的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同为华夏儿女,我们拥有相似的传统与习惯,虽然会有些许不同风情,可这却丝毫不会影响到我们思想上的碰撞。相对于大陆来说台湾人更讲究礼节,或许少点大陆的直爽,但也平添了一份温婉柔和。

我们此次行程安排是由北往南,再由南上北,台北,台中,台南三个主要城市都停留过。台湾的城市却并不如想象中繁华,即便在台北最繁华的地段,也无法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可是台湾的每个城市都十分干净整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洗手间都清洁宜人,而且无偿提供卫生纸,就算是长途车休息站的洗手间也非常的干净,这是目前大陆所无法相比的。台湾全部的人口约2300万,于北京人口相差无几,但他的交通很便捷,捷运贯穿宝岛南北。即便在最繁华的台北,也不会出现如北京那样的交通拥挤。台湾的街头满是摩托车,他们称之为机车,在中心地区,红绿灯很密集,但是很少见人闯红绿灯,公路上交通井然有序。这次台湾之行确实让我对台湾有了新的认识,这里并没有给我想象中的豪华和气派,却让人感到舒适和贴心。这里也没有电视中那般疯狂的选民,有的是冷静淡然的居民和井然有序的生活。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建筑和外表,现代化应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这是我们大陆应当放下偏见虚心学习的地方。 

台湾的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一块痛处。自1895年甲午战争到1952年旧金山和约日本势力正式退出台湾,日本人占领台湾整整50多年。即便是现在,出于政治的考量,台日的关系还是多少有些暧昧,这使得台湾这块中国的土地上处处留有日本文化输出的影子。沿途许多饭店和商铺以日文命名。台湾日常用语也有不少日语的蛛丝马迹。比如,他们称卫生间为“化妆室”,幼儿园为“幼稚园”,“初中”为“国中”等,这些称呼在日语中都能找到相似的说法;再就是饮食,台湾人喜欢的许多食品,都是日本风味,例如生鱼片及各种便当等;台湾还有许多日语电台,或配有日语字幕,或播放日本动画片,专卖日货的便利店也随处可见。说道台湾的电台,那绝对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而且讲什么的都有,新闻、综艺、甚至好多宗教频道,例如基督,佛教等。由此可见,宗教在台湾人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自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法制,道德的一种补充,这可能也是台湾形成这种温婉气质的原因之一。

这次难忘的交流经历,必定会成为我一生中最美丽的一段插曲。衷心的希望两岸能进一步加强交流,互补互助,共同发展。台湾之行。感想不止于此,几天的经历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对于老祖宗的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最后衷心的祝愿祖国早日统一,让大陆的每个同胞都可以自由的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