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成果 >> 年度代表性成果 >> 十大科技成果

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8-04-18 来源: 网站群管理

项目持续15年联合攻关,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实践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取得了四方面主要成果:一是原创建立了基于社会水循环全过程效率提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方法,首次确立了取供、输配、用耗、消费各个环节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准则,构建了社会水循环分环节和整体用水效率函数,提出了各环节用水效率提升的调控方法,形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思想库蓝本和实践导论。二是创新突破了寒区水稻控灌、旱区限额补灌、微润节水灌溉、火电间接空冷、城镇供水管网漏损防控等重点领域关键节水技术与工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发相应领域节水技术革命性变化,并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主要行业用水效率。三是系统构建了较完整的国家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包括23项主要行业取水定额、22项主要部门技术规范、12项主要器具和设备节水强制性标准、20项单元载体节水导则,填补了多项节水标识和认证技术空白,促进了全民全面节水。四是创新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技术路径,建立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模式与分区范式,设计了基于社会水循环综合调控的国家节水制度,创新了面向供需双向调节的水价理论与定价方法,破解了节水理论应用和技术推广的实践难题。

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全球人居环境绿色技术奖1项;制订国家标准64项,行业/地方标准13项,支撑发布鼓励/淘汰工艺技术179项;获专利授权78项(发明专利44项),软件著作权28项。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期评估遴选为“水和矿产资源”领域代表成果。成果整体应用于本世纪以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支撑了“十一五”到“十三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31个省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拟定和用水定额制修订,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推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研发的农业节水技术累计推广超1亿亩,火电空冷技术应用于全国所有新改建空冷发电机组,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应用到全国超过40%的自来水公司。成果应用推动了我国水资源集约利用和用水方式的战略转型。

2017年度进一步践行项目形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与技术。一是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提出 “创建绿色节水生活方式”,促进消费环节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二是结合效率控制指标研究成果,协助编写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已下发;三是国家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创建中,进一步将理论技术拓展并与实践相结合,技术支撑宁夏中卫市创新试点创建工作;四是负责《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修订工作,进一步梳理各行业先进节水技术,形成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工作的指导。

分享到: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