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恕诚先生作学术报告
匡尚富院长主持会议并致辞
作为我院2010年“名家讲坛”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坛第一讲, 3月3日上午,全国人大经财委副主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先生莅临我院,作题为“气候变化与能源战略”的重要报告。报告会在我院1236会议室举行,匡尚富院长主持会议并致辞,副院长杨晓东、刘之平、汪小刚,原院长高季章及我院专家、研究生近150人参加了报告会。
会场
匡尚富院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我院对汪恕诚先生亲临“名家讲坛”并做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汪恕诚先生从事水利水电工作40余载,对水利水电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及政策等有着全局的、系统的、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有着丰厚的实践经验。他出版和发表了《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多篇重要著作,并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保护、防洪减灾、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价改革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水问题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和论述。汪恕诚先生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地,他提出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遵循自律式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应以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限度等系列论述,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汪恕诚先生在“气候变化与能源战略”的主题报告中,高屋建瓴,系统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他首先指出,面向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最关键的问题,而经济结构调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解决经济发展过“重”的问题。目前经济过“重”的发展,超出了我国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是不可持续的,环境问题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诸多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将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各部门、各地方、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汪恕诚先生在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世界范围内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趋势,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和具体指标,以及对中国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并且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作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我们也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大受害者,因此,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这场挑战,同时也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带来机遇和动力。
挑战是如此严峻,我们应当怎么做?对于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汪恕诚先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确定各行各业的耗能总量控制指标和定额管理指标,并严格执行。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尽力发展清洁能源,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是捕捉储存CO2技术要有突破性进展。汪恕诚先生重点分析了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和问题,对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各种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中国新节能减排计划中2020年前要求非化石能源比重从9%提高到15%进行了情景估算。报告认为,在各种清洁能源之中,水能是资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成本最经济、电力调度最灵活的可持续利用的低碳能源,是最现实的具有大规模发展能力的首选能源。
发展至今,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改革问题又重新摆在我们面前,就改革问题,汪恕诚先生指出,在去年庆祝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关于改革有四句话: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当前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自身的改革。现在再补充一句话:发展靠改革,结构调整也要靠改革。他强调,政府、市场都重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都重要,但当前特别要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用经济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
汪恕诚先生的报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报告内容系统而丰富、深刻而又生动,他的博学和智慧,他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战略发展的视角和思虑,以及他精彩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听众,全体听众对报告会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匡尚富院长用十八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汪恕诚先生的报告,“站得高、看得远、知识厚、想得多、认识深、观点新”。报告结束后,汪恕诚先生还回答了听众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与能源战略、关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匡尚富院长在会议结束时,再次感谢汪恕诚先生亲临我院“名家讲坛”,感谢他精彩的报告。此次“名家讲坛”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专家踊跃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