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和加固技术交流会于2007年11月26日至30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病害修补和处理信息网联合举办,中国水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及北京中水科海利公司协办。
来自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和处理信息网网员单位负责人、水利水电大中型水库及水电站管理单位、设计部门、施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以及入选《第九届全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和加固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的论文作者等会议代表1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孙志恒副总主持,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鲁一晖所长致开幕词。
首先,中国水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孙志恒副总代表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和处理信息网,做了2006年至2007年年度的工作总结,并通报了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情况。
大会主席台
大会会场一瞥
来自各个方面的30余位代表进行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大会交流的内容包括:丰满大坝长期安全评价与全面治理可行性方案研究、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综述、水工沥青混凝土的技术进展、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水下修补和加固技术、水工混凝土坝保温防渗技术研究、三峡工程水工建筑物维护检修初探、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仿真技术在工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具体工程的检测评估与修补加固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有关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各方面的论文。
会议在正式出版了60余万字的《第九届全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和加固技术交流会论文集》。论文集收集了六十余篇文章,对近几年的水工建筑物维修技术做了重要的总结和展望,其中涉及了老坝的安全评价,高速水流抗冲磨技术、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新进展,水库的除险加固技术,修补加固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等。论文作者都是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现场检测、安全评价和修补加固工作的科研、设计、施工、高校与运行管理领域的专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论文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际工程背景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鲁一晖所长做丰满大坝长期安全评价与全面治理可行性方案研究的综述报告
大会的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交流
本次交流会加强了病险水库的控制与管理、结构的安全性评价、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方面的技术交流与推广,既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又注重工程的实用性,大大地扩展与丰富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开阔了工程管理与加固设计等方面的新思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加强相互交流、推广先进技术、增进了解与友谊、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合作与发展,是本次会议的目的所在。